飞廉中国神话中的神兽
飞廉,亦作蜚廉,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怪。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最早出现于《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
「历史记载」
《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区虎豹犀像而远之天下大悦。”
《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上林赋》:“推蜚廉,弄解豸,格瑕蛤,鋋猛氏,曺騕褭,射封豕。”的句子,集解郭璞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者”。
《汉书·武帝纪》:“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晋灼注飞廉曰:身似鹿,头如爵(雀),有角而蛇尾”。
《三辅黄图》:“飞廉,神禽,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南朝裴骃《史记集解》:“应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也。’”
「商朝重臣」
商纣王时期,飞廉是商朝重臣,飞廉恶来父子俩都是后来秦国国君的先祖。《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风伯之说」
飞廉有时也称作蜚廉,其形象非常古怪。《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曰:飞廉,风伯也。洪兴祖注日:应昭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晋灼曰,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
《淮南子·真》曰:真人骑蜚廉,驰于外方,休于宇内,烛十日而使风雨。高诱注曰:蜚廉,兽名,长毛有翼。但在楚地则自古以鹿身雀头的神秘怪兽飞廉为风伯,《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秦汉以后,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列风神入神系,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并由民间人格化,形成了“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箑,若扇轮状”的固定塑像帽。
如《云笈七羲》称风神名吒,号长育。吒是说明风的特征。长育是指风吹拂大地,化生生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称风伯神为飞廉,正如应昭所说的能致风气,身似鹿,头似爵,有角,尾似蛇,大如豹。
《历代神仙通鉴》卷二亦云:蜚廉生得鹿形蛇尾,爵头羊角,与蚩尤同师一真道人,迸居南祁,见寸山之石,每遇风雨则飞起似燕,天晴安状如故。怪而觇之,夜半见一物大如囊,豹文而无足,向地吸气二口喷出,狂风骤发,石燕纷飞。
廉步如飞禽,乃追而擒之,是为风母,能掌八风消息,通五运之气候。至今在永州祁阳还有座风伯山,相传即是当年之山。后来人们将风神进一步人格化,从而出现了几位比较著名的风神。
方天君《集说诠真》引《事物异名录》曰:风神名巽二,又名风姨,又名方天道彰。今惜塑风伯像,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若扇轮状。称曰风伯方天君。
孟婆为南方风神,大约在北齐时信仰盛行。明人艺蘅《留青日札》卷九中称北齐李陶酴(音涂)问陆秀士,江南的孟婆是何神。秀士答道,据《山海经》中记载,帝之女游于江中,出入必以风雨自随。这帝女,就是孟婆。
杨慎《丹船总录》江南七月间,有大风甚于舶棹,野人相传为孟婆发怒。
人生不满天您的每一分支持,都是最大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