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荐读山海经

前些阵子上映的《神奇动物2:格林德沃之罪》中,一只名叫“驺吾”的神奇动物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而其形象,居然则源于中国的《山海经·海内北经》。

提起《山海经》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比如小时候最爱看的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这些充满英雄气概、正义使命的神话故事影响着我们整个童年。此外,最令我好奇的是书中的各种异兽,读到兴奋时,越是害怕越想读下去,并在脑海中想象着这些奇怪至极的动物样貌。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内容极为丰富,堪称研究上古中国社会的宝库。由于时隔久远,围绕着《山海经》的各种问题也是扑朔迷离。如关于《山海经》的作者问题,自古及今,说者不一,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出国或巴蜀人所作,原共22篇约字,现存18篇,其余内容篇章早已散佚。

《山海经》作为一部地富海涵、包罗万象的奇书,主要内容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还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在中国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山海经》中的内容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

今传《山海经》为西汉刘歆所校定,共有十八卷,分两个部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山经》的主要内容是记叙山岳道里、河川源流、矿产草木、鸟兽虫鱼、鬼怪禁忌、祭祀习俗等,类似于地理志、博物志与风俗志的混合体。《海经》的主要内容是以远近方国为经纬,记叙神话人物及传说故事,类似于方志或异域志。

▲▲▲▲▲

古今学者评价:

·司马迁直言其内容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即刘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

·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

·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

·清《四库全书》把此书列入小说类。

·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

·大多数学界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即“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在《山海经》所展现的魔幻世界中,最吸引人的,除了丰富的神话故事外,还有那些异形异禀的神奇存在,包括各种动植物和国民。祖先的想象力可谓无边,不受过多的限制,各种离奇罕见的事物,脑洞大开,引人遐想。

经文中记述了许多有神奇的动植物,长着奇特的形状,拥有神奇的力量,比如亶爰山中的一种名叫类的兽,吃了它能够使人不嫉妒。而羭次之山有一种叫橐蜚的鸟,这种鸟长着人的脸、一只足,佩戴它的羽毛在身上,可以不怕打雷。还有六首的鸀鸟。

山海经经典语录: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次三经》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山海经·南山经》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山海经·大荒西经》

无论如何,《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低估。它是一个综合文本,其丰富的地理、神话和民族的记述,贯彻着某种整体的宇宙论。这种宇宙论处理着人与置身不同地理位置中的他人、他物及“神”之间的关系,界定着贯通天地的“中间环节”。《山海经》的宇宙论,能为我们重新认识自然一文化二元论带来的问题提供不可多得的裨益。

编辑:吴思宇

审核:张硕

监制:张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