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北方蟑螂体型差别这么大
南方蟑螂,个头贼大,油光蹭亮,当你想跑的时候,还会展开翅膀向你飞过来。相比之下,北方的蟑螂就显得文弱秀气,一脚就能踩死。
01为啥南北方蟑螂不一样大?
为什么呢?
因为二者并不是同一个品种。南方蟑螂常见的是美洲大蠊,北方蟑螂常见的是德国小蠊。
美洲大蠊之所以叫大蠊不是因为体型大,而是因为它是大蠊属的。德国小蠊之所以叫小蠊也不是因为它小,而是它是小蠊属的。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不是俗名,而是正确翻译下的学名。
虽然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的名字中有美洲和德国两个地名,但非洲才是蟑螂的原产地。只不过一种蟑螂随着欧洲航海士到了欧洲,另外一种随着前往美洲的航船到了美洲。而今,它们又在中国的土地上各自占据“半壁江山”,并选入了中国外来物种第四批名单。
德国小蠊,多数体长在1-3cm。是全球分布最广,最难治理的家具卫生害虫。德国小蠊偷吃和污染食物,大量传播疾病,对杀虫剂还有抗药性,而且因为太小了,藏身在很多缝隙里无法杀死。所以德国小蠊虽然小,但是是个个都是隐藏“罪犯”。
然而,德国小蠊耐寒性并不强。因此在北方野外生存数量较少,与城市生态系统高度绑定。
02蟑螂居然可以吃?!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洲大蠊的提取物对很多疾病都有效,包括促进创面愈合,消除炎症,还有着抗肿瘤和抑制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药物的研制中,比如常见的康复新液。一些牙膏中也使用了美洲大蠊的提取物。
在我国古代,蟑螂也是一味传统中药,名“蜚蠊”,味咸,性平。归肝、肾、脾经,作为药物使用已有很长的历史。在中医理论里,蜚蠊有消除“癥瘕积聚”的作用。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蜚蠊,味咸。主血瘀症坚寒热,破积聚,喉咽闭,内寒无子”,
《本草纲目》也描述“蜚蠊,性咸、寒、有毒,能够主治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通俗来讲,就是蟑螂虽然有毒,但可以治疗血气不畅及肿块,疏通气血、伤口愈合等,但这些医书中描述的是野生蟑螂,而并非美洲大蠊。
03还有我认不出的蟑螂?!
全世界已知多种蟑螂,我国有多种,常见的蟑螂有六种,分别是美洲大蠊,德国小蠊,黑胸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日本大蠊等。家里常见的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
有些蟑螂并非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瓢蠊属Prosoplectasp.的蟑螂,拟态瓢虫)
此外,美洲大蠊虽然很大,却不是最大的蟑螂,甚至不是中国最大的蟑螂。
中国体型最大的蜚蠊目昆虫是Rhabdoblattaimperatrix残斑大光蠊(又名女皇大光蠊)。雄性体长50-65mm,雌性体长55-75mm,分布于越南和中国云南。是中国的本土物种,吃落叶,是森林的好伙伴。
#蟑螂#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