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昆虫会是好妈妈吗
“人呆手户”即保护:保护植物,保护绿色,保护自然,保护生命?
MAYBE!我们更愿意保护的是你喜欢阅读、热爱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护学报》官方微平台
我们知道哺乳动物、鸟类、甚至爬行动物都会照顾自己的宝宝,那你说昆虫会是个好妈妈吗?
+昆虫妈妈护卵+
在大家的印象中,昆虫产卵后便离开,对自己的后代只生不养、不照顾,然而实际情况真是如此吗?
其实昆虫以及它们的近亲大都会细心照顾下一代,它们会选择优越的产卵场所,会保卫它们的卵不被猎食者吃掉,会看守刚孵化出来的幼虫,甚至有些昆虫还会提供营养喂养自己的宝贝。
尤其看似无心的随意产卵,其实处处透漏出妈妈们的“小心机”:
首先,昆虫成虫把卵产在幼虫食物源上或附近,为幼虫提供了觅食之便。很多植食性昆虫大多把卵产在寄主植物表面或体内。
蝴蝶妈妈产卵后就会飞走,但它只在幼虫能吃的植物上产卵。
捕食性的蜾蠃(寄生蜂)在产卵前会筑巢,捕捉猎物并将其麻醉放进巢穴后再产卵,这样幼虫孵化后马上就有可口的食物。
其次,是保护卵不受天敌或同类的侵害。就像螳螂、蜚蠊(蟑螂)的卵包裹在坚硬的卵鞘中,蜚蠊还常把卵鞘携带在腹端。
螳螂卵鞘
半翅目的蝽常常喜欢聚集围拢看护自家的宝宝。
不仅如此,有些种类的椿象会把它们的卵裹上一层粪便,因为它们的宝宝非常依赖这些粪便里的共生菌进行孵化长大,如果你故意把它们的这层粪便洗掉,那么这些小椿象很快就会死去。
革翅目的蠼螋也是好妈妈的代表,雌虫会不时将卵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真菌危害,甚至照顾若虫至离巢,如母鸡护卵一般。
再者,昆虫产卵需要使卵有一个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水分、空气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菊小筒天牛产卵形式多样,最常见就是在产卵前把菊花的嫩茎用口器咬成位置交错的两个半环,以控制菊枝水分的运输,然后在两环形成的节间产一至两粒卵,随着幼虫的孵化,菊枝的产卵处会出现一个小空间,为天牛宝宝生长提供一个合适的小环境。
卷叶象鼻虫妈妈将产卵发挥到极致,雌虫煞费苦心为宝宝们创造一个称心如意的“摇篮”,它想到的绝妙方法,就是将卵产在卷起的叶子里。
如此这般不仅让卵宝宝安全地成长,避开敌人、微生物的攻击,拥有舒适的环境,还在幼虫孵化后提供了现成的食物。
卷叶象鼻虫原文链接:来来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制作蛋皮春卷~小心有雷
+昆虫妈妈护幼+
蝽妈妈护幼
昆虫妈妈不仅仅有护卵行为,当宝宝孵化后也有喂养、保护子女免受天敌侵袭的护幼行为。
护幼行为(Parentalcare)是指能增强子代适合度的任何亲本行为特征,即母代产卵之后为提高子代发育速率及有效存活率而进行的一系列行为。
蠼螋妈妈护幼
其实,护幼行为在昆虫界是极为普遍,涉及10个目50多个科,如膜翅目、鞘翅目、蜚蠊目、鳞翅目、半翅目和革翅目等等,这些昆虫对子女极为关照,既有生,又有养。
鞘翅目的黑艳虫喜欢钻入倒下的树木中聚居,雄虫和雌虫全身漆黑光亮,它们会用唾液混合朽木屑饲养幼虫。
黑艳虫
大红葬甲妈妈一般会在小型脊椎动物尸体上繁殖宝宝,幼虫发育过程双亲均围绕在其周围,并依靠父母来喂养食物。
而且为了抚养后代,大红葬甲双亲在其子女发育初期往往会减少OOXX的次数,从而共同承担分散喂食和照料子女的职责。
大红葬甲护幼
要说好妈妈的代表不得不提球蠊(球蠊亚科),它们虽然是蟑螂,但长得其实更像球鼠妇。
它们的新生儿非常特殊,拥有和成虫不一样的细长口器,这种口器可以从母亲腹部的腺体处吸允“乳汁”。
球蠊是卵胎生,低龄小宝宝通常会待在妈妈周围,待长大了便开始四处探索。
而另一类蟑螂——隐尾蠊(隐尾蠊科)也是典型的双亲护幼代表,它们以肠液喂食后代,对后代的照顾时间一般在3年左右,远超大部分鸟和哺乳类。
隐尾蠊护幼
当然昆虫妈妈除了喂养后代,也会负责守卫它们的安全。
龟甲的雌虫在最初幼虫刚刚孵化的两到三个星期,都会守护在幼虫们的身边抵挡攻击者的袭击,而龟甲的幼虫们也非常团结喜欢群聚在一起,这些幼虫会用“尾巴”叉起自己的“便便”(粪便or蜕皮)当作武器或者盾牌。
每当受到威胁时,幼虫们会迅速形成一个圆圈,将它们叉起的“便便”做成武器指向外面,不停挥舞,同时发出doo-doo的声音呼唤妈妈。
龟甲妈妈守护在幼虫中间
比起单独或者双亲抚养后代,社会性昆虫有很多“妈妈”,这些“妈妈”有更明显的分工:
蜜蜂工蜂扮演着护幼的角色,因幼虫自身无法取食,需要依靠工蜂喂养,在喂食过程中工蜂会控制食物的分配来调节幼虫的性发育,使其发育为不同等级的成蜂。
而蚂蚁护幼行为还表现在:工蚁会调整蚁卵和幼虫。
Leptothoraxunifascitus蚁群内工蚁根据子代发育状态建立“护理空间”,它们将不同发育阶段的幼蚁以同心圆方式排列,中心为卵和小型幼蚁,外周则是较大、较成熟的个体,呈棋盘格状排列。工蚁分配给每一幼蚁个体的区域随该个体离圆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而且工蚁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避免重复照顾相同幼蚁,从而实现护幼行为的有效时空分配。
由此看来,即便是再低等、再丑陋的生物,也不妨碍它们成为一位优秀的母亲。
图片来源:Google百度图库
注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参考资料:彩万志《普通昆虫学》
黄维亚《昆虫护幼行为的研究进展》
本期小编:王晓凤
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