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戎入侵,谁来勤王
周幽王怎么说也算个天下共主,说败就败了,还败得那么彻底,那么窝囊,命也都搭上了,儿子也挂掉了,连媳妇都被掳走了,还捎带坑了自己的叔叔和诸位大臣。这男人当的,对不起祖宗,对不起娃,对不起媳妇,对不起叔,也对不起共事的同事们。
哎!憋屈!
说来说去,这是周幽王自找的。
周幽王的老爹周宣王之所以给他定了申姜这门亲,看中的就是申侯的战斗力。连周宣王都打不过西申国,其实力可想而知。通过这个政治联姻,可以保证西部边疆安宁的。西戎要想打进来,必须先过西申国这一关。
而周幽王硬生生通过废后、废太子把西申国这个防护盾变成了西戎进攻的桥头堡。这骚操作,实在是没的洗白。
周幽王重用奸邪小人虢石父,失信于天下,搞得离心离德,大家都远离。
周幽王因为宠幸褒姒,便把嫡系的申后和宜臼给废掉,周幽王实在太昏庸。
当然,还有当时气候异常、天灾人祸的因素在,还有直系部队被打光了的因素在。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可以修复的因素。
西周的灭亡,周幽王难辞其咎。
我们再来看看周幽王等人是否能活命。
1.周幽王必须死。周幽王不死,宜臼没法即位。
2.伯服必须死。他是宜臼的最大竞争者。
3.褒姒可以不死,一个女人,无足轻重。褒姒是个超级美女,最终被戎人掳走。
4.郑桓公可以死,也可以不死。虽然他夺了缯国的地,但是那时候打仗是讲礼仪的,一般攻打某国,把君主打跑就行了,不至于把国君刹掉。以此推断,郑桓公很有可能是被误刹,或者被犬戎这样的野蛮人所刹。
否则如果是申侯刹掉郑桓公的话,很难解释有刹父之仇的郑武公后来会拥立周平王。
申侯角色的转变
周幽王在位时,申侯是反对周幽王的,也就是说他是反周的。周朝被攻打得越惨越好。
周幽王挂掉后,申侯的亲外甥周平王成了周王。屁股决定脑袋,申侯要保护自己的亲外甥,是保周的。周朝的损失越小越好。
另外,申侯也不想与镐京的达官显贵老百姓们积怨太深,保境安民是第一要务,否则自己的外甥没法混啊。
但是,保境安民就是痴心妄想。因为在申侯邀请犬戎入侵的时候,已经答应犬戎:镐京的珍宝、财帛、人口随便犬戎取走。
犬戎也实诚,真的就是烧刹抢掠无恶不作了。
既然周幽王这个敌人消失了,那么申侯与犬戎的内部矛盾就变成了敌我矛盾。申侯要把犬戎赶走。但是申侯的实力不足。怎么办?
1.亡羊补牢
既然周幽王挂掉了,那就将周幽王厚葬,周幽王的一百个宫女一同殉葬,风光大葬。郑桓公属于误刹,也厚葬。
亡羊补牢,其时未晚。
2.搬救兵
申侯表面和犬戎保持盟友关系,暗地里搬救兵,给各方诸侯去信:“以前先王(周幽王)无道,太子宜臼贤明,先王宠幸褒姒,要刹太子。太子无奈投奔于我。先王又带兵攻打我申国。结果被犬戎钻了空子,趁乱偷袭。可怜先王兵败身死。如今犬戎在镐京烧刹抢掠,无恶不作,我看着非常痛心,但是力量又不足。我申侯将与众诸侯协力,匡扶社稷,扶立太子宜臼为新王,共同抵御犬戎,重振武王的基业。”
申侯通过给诸侯们的书信,把自己写得很无辜,把自己的责任撇得干干净净。诸侯们收到了书信,也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
谁来勤王?
首先来勤王的,不是周幽王的铁哥们虢国,虢国早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也不是好基友晋国,晋国还没来。
也不是郑国,郑国远了点。
更不是齐国、鲁国。两个国家更远,另外,两国被前任周王给折腾惨了,懒得理。
更更不是楚国,人家自称蛮夷,才不理你们呢。
首先来勤王的,是一个吊丝国。
从前有个人叫嬴费昌,他在夏桀时期审时度势,弃暗投明,弃夏奔商,为商汤驾车,在灭夏的鸣条之战中立有战功。他的后代都在商朝做官,一直传到了蜚廉。
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一个叫季胜。蜚廉和恶来是商纣的臣子。武王伐纣,很不巧,恶来没有学费昌审时度势,站错了队,被周朝刹掉。
恶来站错队,后果很严重,不但国灭,而且身死,还差点绝了后。
古往今来,生逢战乱,世家大族都会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既然恶来这颗鸡蛋成了臭蛋,那就换一颗鸡蛋。另一颗鸡蛋的名字叫做季胜。
季胜的儿子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他的后代造父为周穆王驾车,一日千里,平定徐国的叛乱,立有大功。造父因此被封在了赵城。于是造父的族人都因城得氏,称作嬴姓赵氏。这一支的后代便是以后大名鼎鼎的赵国。
恶来虽然是臭蛋,但是还好,没有绝后。恶来的后代大骆也跟着他造父叔沾了光,也称赵氏。虽然拼祖宗拼不过,那么拼叔也行。只要有的拼,哪怕出了五服,都可以拼。
大骆有个儿子叫非子,居住在犬丘。非子有一项特长,那就是养马。非子养马出了大名,被当时的周孝王听说了。孝王召见了非子,让非子在汧(qiān)河与渭河之间养马。结果马匹大量繁殖。
马拉战车在西周时期相当于快速冲击坦克,是最先进的军事技术。非子这么突出,周孝王便想立非子做继承人。
结果不巧,大骆也娶了申侯的女儿,生了个儿子叫做嬴成。申侯对周孝王说:“当年我的祖先因为与周相亲,归附周朝,所以周朝西部才能安定。这次,我与大骆联姻,西戎全都归顺,你才能做王。立谁做大骆的世子,你好好想想吧。”
申侯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申侯咋这么牛呢,因为他有牛的底气。周孝王的前任是他的侄子周懿王,被西戎攻入镐京,逃入槐里。周孝王才能趁机即位。
既然形势比人强,那周孝王只能忍了。但是他又不想放弃。于是让嬴成继承大骆在犬丘的封地,又单独封给非子秦邑的封地。从此非子号秦嬴,这样一直传到了秦仲。
周厉王无道,诸侯反叛。西戎也反叛周朝,灭了住在犬丘的大骆之族。这下,只剩了秦仲这一支独苗了。
周宣王三年,任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西戎也不是盖的,秦仲没打过,宣王六年,被刹死在西戎。
自己挂了不要紧,只要有后代,就有翻本的机会。秦仲有5个儿子,大儿子是秦庄公。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5人,交给他们7千兵马,让他们讨伐西戎,终于把西戎打败了。周宣王很高兴,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封给了他们,并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实践证明,无论多么落魄,只要不断的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秦人就是有牛劲,即便是临时成功了,还要继续努力,迈向更大的成功。
秦庄公居住在西犬丘,生了3个儿子,长子叫世父。世父说:“西戎刹死我的祖父秦仲,我不刹戎王绝不入城居住。”于是率兵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弟弟秦襄公。秦襄公因此立为太子。秦庄公在位44年去世,秦襄公即位。秦襄公元年(前年),秦襄公把妹妹缪赢嫁给戎人丰王为妻。前年,西戎围攻犬丘,世父迎击,被俘虏。一年后被放回。
失败没什么,只要还活着,就继续战斗。
赵叔带弃周投晋
与在西部喝西北风的土包子秦襄公不同,他的远房族人赵叔带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此时是周幽王时期,“三川竭,岐山崩”。赵叔带是忠臣,劝谏周幽王不要“好女色”,要“勤政恤民,求贤辅政,消弭天变”,结果忠言的确逆耳,赵叔带被免官归田。赵叔带叹息一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我不忍坐视周朝有‘麦秀’之歌(箕子哀叹殷墟荒败的歌)。”于是投奔他国。
赵叔带环视一周,赵城周边有一个强大的晋国。于是赵叔带投奔了晋国。赵叔带便是赵国的祖先。
赵叔带弃周投晋,属于弃暗投明,保存了自己的家族。但是,赵叔带由总公司降到了子公司,由中央大员变成了地方属吏,发展自然也就慢了。
人啊,再怎么混,也得在中央,打死也不能下基层。官场、商场都是这个道理。
论人生什么最重要?不是努力,不是拼爹,而是选择。选择最重要!
反观秦国,一直跟着老大混,虽然混得灰头土脸的,老是当炮灰,但只要抓住机会,将乘势而起。
机会来了。
秦国勤王
前年,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朝,在郦山下刹死周幽王。犬戎和秦国是血仇,秦襄公是坚决站在周朝一边的。他听说镐京告急,带领自己的兵马赶到。但是这时周幽王已经被刹死,此时犬戎势力强盛,自己如果冒然进攻犬戎,必然是飞蛾扑火,有去无回。
这时的关中,戎狄肆虐,乱成了一团。周幽王挂掉后,周平王和周携王并立,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秦襄公在城外驻扎了下来,他在等待时机。
另一个勤王的诸侯来了!
支持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