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昆虫不仅不认识,竟连名字都不会念

人呆手户

“人呆手户”即保护:保护植物,保护绿色,保护自然,保护生命?

MAYBE!我们更愿意保护的是你喜欢阅读、热爱自然的心意。

——《植物保护学报》官方微平台

昆虫世界博大精深,昆虫种类丰富多彩,有很多小昆虫,你可能一辈子都不曾见到,甚至连它的名字都不会念!不信,你看:

[bǐng]

+石蛃+

??????

石蛃目Microcoryphia学名因具有原始的上颚而得名,中文俗称石蛃,简称蛃。

石蛃的外貌十分逗趣,远远望去像个驼背大虾,而近看仔细观瞧就会发现:它们复眼链接,表情滑稽;身披鳞片,炫酷时髦。

石蛃小虫虫不仅外形独特,性格也活泼好动,它们生活在草原、林区的树叶、枯木中,取食藻类、地衣和苔藓。

+衣鱼+

??????

衣鱼属于缨[yīng]尾目,因其腹部末端具有缨状尾丝及中尾丝而得名。

衣鱼没有明显的头胸腹,也没有双翅不能飞,常常身披银色鳞片,扁扁平平酷似小鱼儿,因而也被称为银鱼。

衣鱼喜食糖,而书籍——纤维素做的纸还有淀粉做成的浆糊,正合它们的口味。因而衣鱼也便有了蠹鱼、书虫的名号。

呐,凡是暑假作业没完成的,

就请几只衣鱼回家吧→_→

[fúyóu]

+蜉蝣+

??????

蜉蝣属于蜉蝣目,因成虫存活时间很短而得名,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

说蜉蝣是朝生暮死的短命鬼,这种说法是不准确滴,其实人家是长寿昆虫呢!

蜉蝣是原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稚虫、亚成虫和成虫4个时期。蜉蝣变成成虫之前,要在水中度过1~3年的漫长时光,而成虫不取食,寿命极短,只能存活数小时,多则几天,故有朝生暮死的说法。

+石蝇+

??????

襀[jì]翅目的昆虫因常栖息在山溪的石面上而有石蝇之称,是一类较古老的原始昆虫。

石蝇喜欢山区溪流,稚虫有些捕食蜉蝣的稚虫、摇蚊、蚋的幼虫或其他水生小动物,有些取食水中的植物碎屑、腐败有机物、藻类和苔藓。

石蝇稚虫

而成虫常栖息于流水附近的树干、岩石上,取食蓝绿藻。石蝇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是小溪、河流水质的指示昆虫。

+足丝蚁+

??????

足丝蚁既不是蚂蚁、也不是白蚁,而是纺足目的昆虫,以习性活泼、行动迅速而得名。

足丝蚁虽然低调,它可是所有昆虫的成虫中,产丝能力最强的。只是,不同于蜘蛛的“臀部”吐丝,足丝蚁是足部吐丝,它们前足第1跗节膨大,特化成丝腺,能分泌丝织网或结巢。

因为足丝蚁的成虫与若虫喜温暖、潮湿,均生活于自己组建的丝质“廊道”中,善于隐蔽,昼伏夜出,而且动作灵活,在丝廊中能迅速前进、后退,所以它们很难与人类打照面。

足丝蚁的丝质“廊道”

[xiū]

+螳?+

??????

螳是螳螂,?是竹节虫,那外形既像螳螂又似竹节虫的昆虫,便是螳?了。

螳?目是昆虫纲中最小的目,目前已知19个现生种,仅知分布于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及南非的局部地区;我国尚未发现现生种,仅发现了1个内蒙古的侏罗纪化石种类。

来自昆虫界珍稀四不像的凝视:

[qiónglián]

+蛩蠊+

??????

蛩蠊,“蛩”念[qióng],不念[gǒng],属于蛩蠊目,因外形既像蟋蟀又像蜚蠊而得名。

蛩蠊目是昆虫纲的一个小目,是昆虫纲孑遗类群之一,又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

蛩蠊生活在寒冷地区,尤其是高山上的岩石下或林中枯枝落叶中。

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名为“中华蛩蠊”。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没有蛩蠊目昆虫”的空白,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缺翅虫+

??????

缺翅目的缺翅虫,有个很好听的英文名——天使虫,它们是极为罕见的昆虫类群,同蛩蠊目一样,被誉为昆虫中的“活化石”。

缺翅虫多群居生活,通常是以缺翅类型出现,当种群较为拥挤或者某些特殊情况下,便会产生部分有翅个体,以便于扩散。当有翅型迁飞到新的居所之后,翅便像白蚁和蚂蚁的一样,自行脱落。

缺翅虫一般生活在常绿阔叶林中,多发现于朽木的树皮下或者腐殖质土内,以真菌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分布于我国藏东南地区中华缺翅虫和墨脱缺翅虫还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也是相当稀有哦!

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