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不晓得蟑螂天敌是啥,家中放个它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只蟑螂?没有人知道答案,人类也无法统计具体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蟑螂。又或者说,没有人类它们也能活得不错。
早在.2亿年前的石炭纪,蟑螂就已经活跃在地球上了,比恐龙的出现还要早。而这几亿年间,蟑螂就经历了多次大灭绝时间,并亲眼见证了人类的崛起。
距今1.25亿年,白垩纪化石显示了史前蟑螂化石,其腹部准备产下卵鞘
国内居家最常见的蟑螂,主要有6种: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褐斑大蠊、澳洲大蠊、日本大蠊。
其中,德国小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方蟑螂”,体型较小,只有1厘米左右。
但被称为“南方蟑螂”的美洲大蠊就不同了,体长能达到5厘米,通体光泽油亮,“得连腿毛都看的一清二楚”。
曾经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看到这个问题,小编不禁笑出声来,只想替蟑螂说上一句:tooyoungtoosimple。
就目前人类与蟑螂的对抗情况来看,我们对于1.8厘米的蟑螂尚且束手无策,就更不要说1米8的蟑螂了……
“凡杀不死我的,必会使我更强大”,小编认为,用这句话来形容人类的“好朋友”蟑螂来说,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25亿美金投入与蟑螂和其他害虫的对抗之中,但是,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蟑螂对抗战中,人类屡战屡败。
这些蟑螂,有体长5cm的美洲大蠊,也有身长1厘米8的德国小蠊。它们几乎无孔不入,可以引发哮喘、携带有抗生素抗性的微生物、破坏电力及网络系统。
自20世纪50年代,人类就开始使用杀虫剂来对抗这些恼人的昆虫。在经历了几十年与蟑螂的斗智斗勇之后,人类不仅没有通过杀虫剂将它们从生活中清除出去,反而在人类的“帮助”下,蟑螂变得愈来愈强!
研究显示,如果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内接触蟑螂、杀虫剂和一些其他物质,那么他们在儿童期间患哮喘的危险就会增加。
那么,蟑螂究竟有什么本事呢?就让小编带你们来一探究竟!
南方蟑螂老家就在南方吗?蟑螂是蜚蠊目蜚蠊科的昆虫,种类很多,全世界已知的达余种,大多数栖息在野外,不会到人类住所中“串门”。
在我国室内“横行霸道”的主要是德国小蠊、澳洲大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等。
我国南方降水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房屋多为砖木结构,为蟑螂繁衍生息提供了环境基础,也更适合大蟑螂生存。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蠊”。在南方横行霸道,产生巨大视觉冲击,让人类斗智斗勇了几个世纪的蟑螂大部分是美洲大蠊,其他种类还包括黑胸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和日本大蠊等,目前蟑螂已经成为世界性分布的害虫。美洲大蠊虽然名字里写着美洲,但其实它们的原产地在非洲和中东,在公元2世纪才被引入美洲。因此虽然这些大蠊在南方成了“特产”,但实际上它们仍然是“外来户”
至于北方,在寒冷干燥的气候影响下,蟑螂多是小个头,只有南方蟑螂的三四分之一,灵动性更强,行动便捷,大多数是德国小蠊。
在寒冷的冬季,德国小蠊借助娇小的体型可以轻易钻进暖气片,抽油烟机内部,冰箱散热片内等极其狭小的地方,这可是南方蟑螂不具备的能力,这也让它们拥有抵抗寒冬的优势,雄踞一方。
蟑螂会飞是真的网上有这样的流传:蟑螂不会飞,只能滑翔,怀孕的蟑螂才会飞。
说这话的小伙伴应该是没有见识过南方的蟑螂,或者碰到的也是有翅却不会飞的德国小蠊。要知道,南方的大型蟑螂(例如美洲大蠊澳洲大蠊等),它们能横着飞、竖着飞,在你面前肆无忌惮的飞。
也许是因为飞起来的是蟑螂是成虫,成虫和若虫的体型差距让你们美妙误会了,以为怀孕的蟑螂才会飞吗?
虽然蟑螂的飞行技术不怎么样,但是简单的空中俯冲,爬升和转弯还是可以驾驭的。
除了喜暖爱潮,蟑螂还有啥特性?喜暗怕光,昼伏夜出,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因而,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蟑螂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蟑螂还有群居的习性。常可发一个栖息点上,总是少则几个,多则几十、几百个聚集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信息素的诱集作用。蟑螂的成虫和幼虫都能分泌一种“聚集信息素”,它由直肠垫所分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蟑螂栖居的地方,常可见它们粪便形成的棕褐色粪迹斑点,粪迹越多,蟑螂聚集也越多。
千万别在床上吃东西!警告:恐引来"蟑螂"爬入耳朵有许多人喜欢躺在床上一边追剧一边吃零食,但这个习惯恐怕必须改一下了。
一名医生建议,千万不要在床上吃东西,或是将食物放在床的周围,因为这可能会引来蟑螂,更惨的是,人类的"耳朵"对它们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专家解释,蟑螂出没在卧室周围除了有卫生问题外,可能也会导致健康问题,因为人类耳朵里的气味对蟑螂来说相当有吸引力。
人类的耳垢有一种发酵的味道,类似于面包、奶酪和啤酒中的挥发性脂肪酸,"蟑螂喜欢吃宵夜,而躺在床上的睡美人们就成了最理想的目标。"
事实上,除了耳朵以外,先前宏都拉斯也曾发生过蟑螂跑进女性yin道里的病例。
真实案例告诉你,千万不要小瞧!两岁半的皓皓睡到半夜突然大哭,说耳朵痛,看他哭得撕心裂肺,爸妈觉得,今晚是过不去了,医院。
没想到,医院都被拒!
有的说小孩太小搞不定,有的说,耳朵有东西要取出来,但是得全麻!
医院,已是凌晨两点,皓皓的哭声,吵醒了夜班医生。
主治医师通过耳镜,看到皓皓的耳朵里有只小虫子正在啃食鼓膜,也就是俗称的耳膜,这里神经丰富,超痛!
哎,医院不收,这只小虫子紧贴鼓膜,小孩又不配合,很容易就捅破鼓膜变聋,或者出血。
怎么办?必须难不倒儿童耳鼻咽喉科的老司机们啊!
个医护人员上来,就把皓皓给固定住了,然后喷麻药,想把虫子放倒。
一顿晕头转向,虫子没找到出口,出不来!
那就冲洗吧,没想到虫子有个性,不随波逐流,大水也奈何不了。
但是,好消息就是,虫子终于被冲离鼓膜,医师一看,可以出手了,马上拿出镊子,眼明手快,夹出来一看,矮马,是蟑螂!还是活的!
没有蟑螂作妖,两耳轻松,皓皓跟爸妈愉快回家了。
很多人都很好奇,家里明明很干净,为什么会有蟑螂?下面给各位科普一下蟑螂是通过哪些地方进到家里来的吧!
1、下水管道
各种下水管道是最常见的蟑螂客串通道,一栋楼里一户人家有了蟑螂,它们繁殖了就可能会通过下水管道扩散至上下层的邻居;
2、门窗的缝隙、墙洞等
通过入户门的门缝、窗户、墙洞等渠道,蟑螂可以进行同层邻居之间的扩散,结合下水管的扩散,整栋楼都被攻陷了;
、搬家行李
搬家的时候,把藏在行李里的蟑螂带到了新家,等夜深人静的时候,它们就钻出来开始在新家里寻找它的新窝;
以上就是常见的几种蟑螂进到家里的方式,当然还有更加夸张的是通过“飞”的形式滑翔到家里。
踩死的蟑螂没来得及处理,第二天竟然会凭空消失?消灭蟑螂有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方,如果一只被踩死的蟑螂没有被处理,第二天很有可能会消失不见,就像一切没有发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根据相关研究来看,被踩死的蟑螂会从体内释放一种信息素。这些信息素是生活在蟑螂肠道内的细菌排泄物产生的化学物质。对于部分蟑螂来讲,这类信息素能够起到交流作用。
一旦蟑螂被杀死,这些信息素便会释放出一种气味,人类闻上去可能会感到恶臭。但对于同类来讲,蟑螂接收到这些信息素后便会知道周围存在危险。
另一点在于,饥肠辘辘的蟑螂会被信息素吸引,随即便会上前享用同类的尸体。从本质上来讲,这种信息素产生的刺鼻味道会吸引其他蟑螂。
类似的物质也会出现在交配活动中,蟑螂也会通过信息素吸引异性进行交配。所以,被踩死的蟑螂如果不是经由人类处理而消失不见,那么大概率是被同类吃掉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完全踩死蟑螂。蟑螂的身体构造十分特殊,扁平的身体能够收缩,并且蟑螂的外骨骼能够承受自身倍的重量。
要是条件合适,蟑螂利用身体构造平摊了鞋底的压力,刚巧又在鞋缝中求得生存。那么理论上来讲,蟑螂便会存活下来。蟑螂与其他昆虫一样,是通过身体中的气管进行呼吸。
由于气管连接了身体所有部分的螺旋体开口上,当体内的二氧化碳水平上升,螺旋体上的阀门便会打开。二氧化碳通过阀门排出,氧气通过扩散进入身体。器官系统的分支会让空气充满全身,最终在蟑螂体内的细胞中完成气体交换,所以传闻中蟑螂丢掉了头部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是真的。
当然,仅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蟑螂为何不能轻易去踩死。踩死的蟑螂除了告知同类,还会让部分人群出现身体不适。由于蟑螂体内存在强大的消化酶,在蟑螂的食谱中,几乎没有什么是不能吃的。
注意,娇嫩的娃娃受蟑螂影响极大!很多宝妈都会都会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