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夷西戎两个外族部落,是从何出现又因何

在很多书籍中,都能见到所谓的东夷、西戎。这两种外族曾在历史中存在过很长一段时间,随着历史的发展,曾经所谓的外族与汉族之间逐渐团结,于是便有了如今的中华民族。那么,存在于上古、中古以及后代各朝的东夷、西戎四大外族称呼是怎么出现又因何消失的呢?

1、东夷

在商周前,黄河流域以东的居民被称为东夷。东夷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东夷的部分汉字至今仍在沿用,东夷还是最早使用铜和铁的部族,他们的炼瓷技术也十分发达。东夷出过不少名人,比如秦的祖先蜚蠊、恶来、蚩尤等都是东夷族人。

古时候的东夷人崇尚武力,东夷人是最早使用弓箭的人。夏朝初期的时候,东夷各个部落之间斗争不断,有些部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中从东夷中分化,这些分化出来的部落便是华夏东系的起源。根据《左传》的记载,商末时期,纣王曾经派遣过大军出征东夷,结果国力大损,最终被周武王所败。

西周成立后,东夷还存在着两个大国——奄与薄姑以及各部落与方国——《王制》《后汉书》中涉及的九夷。西周灭掉奄与薄姑后,在原本这两个国家的境内设置了齐国以及鲁国。经过由周朝到春秋这段时间的发展,东夷各国的社会、文化水平已经很接近中原地区了,只是这些国家还保留着一些东夷古老的习俗还被人称为东夷各国。

在各国争霸的过程中,东夷各国逐渐被楚、齐、鲁等国兼并,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得到交汇融合,其中的差异也逐渐消失,等到秦国统一后东夷余下的民众已经成了秦国的百姓,完全融入到了华夏中去了。

从秦汉之后一直到唐朝,也只有高句丽、日本等外族被称之为东夷。明朝时期对东夷的概念再次发生变化,明朝省去了很多外族,只将日本、朝鲜以及琉球三个地区归分为东夷。后来,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演变,东夷这个称呼慢慢从日本等国身上摘去了。

2、西戎

西戎被称作鬼戎,商朝时期的西戎大致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各类游牧民族,这些民族战斗力强悍,是商朝面临的劲敌;第二类是是夏朝的遗民,这类移民大都是两种结局,要么与商朝融合,成为商朝的一部分;要门往北迁移,成为日后的匈奴。第三类与商朝交好,比如周人等。

商朝对西戎的概念比较模糊的,到了周朝和春秋这一代已经能够明确划分哪个诸侯国附近有西戎部落的存在了。按照《匈奴传》中的说法,西戎各个部落主要分布在三大块,一是秦国附近即陇西之右、岐山梁山之北;二在晋国北方,三在燕国北方。三个国家中,又属秦晋两国与西戎之间来往最多。

秦国对西戎皆以战事为主。周厉王时期,由于周厉王残暴昏庸,导致各诸侯国起兵反叛,周厉王逃到彘地,陇西、岐山附近的西戎各国看准机会入侵周王朝,烧杀抢夺,秦国的先祖自然不能幸免。周宣王即位后,任命秦仲为大将征讨西戎,秦仲失败被杀,只留下了五个儿子,之后周朝和其分封的诸侯国与西戎之间大小战事无数,各有胜负。陇西、岐山这几个地方西戎国的覆灭要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秦穆公接管秦国后,陇西、岐山的西戎八国才臣服于秦。在《秦本纪》中以很长的边幅记载了秦与西戎之间的战争。

晋国对西戎的态度与秦国前期相同,后期不同。前期晋国也曾和西戎之间发生过战事,可在各诸侯国不断发展中,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渐被楚国取代,晋悼公采取了魏绛的建议——和戎,即以晋国的物产和西戎换取土地,同时也让西戎支持晋国。魏绛的和戎之策不仅开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和睦共处团结的先例,更是促进了晋国的发展,七年之内,晋国与西戎之间和睦共处,晋国得到很大的发展。

秦汉时期,西戎大致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为犬戎,另一部分为羌。犬戎从周到唐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胁,西周的灭亡便是犬戎的功劳,在申国侯的邀请之下,犬戎联合诸侯国进攻西周,犬戎杀死了周幽王,抢夺了很多财物包括九鼎在内,等到秦襄王来救的时候,西周的都城已经残破不堪,周平王因此东迁,不久之后,犬戎为秦国所灭。犬戎族人一部分组成了白狼国等国,臣服于中原王朝,另一部分迁往了蒙古草原地区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

羌族在秦汉到西晋时期虽然偶尔会骚扰边境,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羌所干的出格大事应该就是五胡乱华了,五胡乱华初期,是六个族群之间的混战,到了后期直接成了汉族和鲜卑之间的对峙,像羌族这样的族群在战乱中失败,族人被大量屠杀,剩下的羌族人结局有四种,一是融入汉族;二是松赞干布将这些羌族统一起来起来成了吐蕃;三是到了云南一代成为后来对唐朝威胁甚大的南诏国,四是到了缅甸地区与当地的部落书写缅甸史。明清时期,羌族逐步迁入四川等地,经过发展成为了如今的羌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