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巴黎,我又来了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年开始,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这一年间,他们继续践行着“我在现场”的新闻追求:无论是战火纷飞、地震水灾,还是脱贫攻坚、共和国70华诞......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成为历史!
从年1月3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们的镜头和讲述,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一个个新闻发生的现场。
当地时间年3月2日17:50,我踏出CA航班舱门,通关,取行李。
一路上,扑面而来的气味让脑海中沉睡的部分苏醒:Javel牌清洁剂、免税店扑鼻的香水、刚出炉的牛角面包、正在被蒸压的Nespresso胶囊咖啡……我确定自己到巴黎了,无疑。
因为,这些都是我记忆中巴黎专属的味道。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无论今后去哪里,巴黎都将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借海明威这句被嚼烂的名人名言一用——巴黎,我又来了,有幸还未老。
但,你用不着流动,因为,接下来一段日子,我要与你同在。
——新华社记者高静
三月:给我一个下马威
如果你问我,初到巴黎要去哪里逛逛,我会说:“香街(香榭丽舍大街)。”
如果你再问我,平日去香街采访些什么,我会拉长声懒懒地拖出四个字:“风——花——雪——月——”
在我印象里,这条著名大街的功能同名字一样“香艳”,繁华似锦,是巴黎当之无愧的“门脸”。
然而,年3月中旬的“黄马甲”运动令香街满目疮痍,一向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兰西民族对自己的形象大道痛下狠手,啪啪打脸,也给了时差没倒利索的我一个下马威。时隔多年再见香街,此番情景,令我心生感慨,法国已不是当年的法国。
四月:一场大火
▲巴黎(法国),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燃起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年4月15日,一场惊天大火将法国送上了全世界媒体的头条。
作为巴黎乃至整个法国的荣光和历史见证,多岁的巴黎圣母院躲过了战争年代的炮火,却躲不过和平时期的意外,令人扼腕。
犹记得那个失火的不眠夜里,在圣母院周边的大街小巷,祈祷的人们,汇聚成海洋,我在人海中,艰难地穿行。
火光亮过周遭一切灯光,圣母院在万人祈祷的歌声里执拗地挣扎。黯淡的灯光在灯罩下哆哆嗦嗦,我看不清周遭人的脸,只听得到他们难过的叹息和抽泣。
我认为自己再找不出更好的角度了,错过了塔尖倒地的决定性瞬间,其它一切已枉然。可我还是拼命拍,用相机快门声压制心跳声和入耳的哭泣声。
我知道,这也是命运的厚待。倘若亲眼目睹塔尖倒地,我会听到自己心碎的声音。
▲年4月16日,一名小女孩看望“受伤”的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成为我此任内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194.html